科室简介
来源: 作者: 日期: 点击数:次
郑州市政府批准公办医疗机构 | 郑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 |
全国示范中医院 | 河南省医疗消费放心单位 |
河南省文明单位 | 河南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 |
中医治疗疑难病名医名院 | 河南省重点中医院 |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单位 | 郑州市文明单位 全省中医工作先进集体 |
郑州市管城中医院简介
“宏扬中医文化,汲取西医精髓”,郑州市管城中医院成立于1989年,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和拼搏进取,现如今已发展成为了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医院重点科室,先后被评为省、市级医院重点专科,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业内最先进、最前沿的医疗技术和最温暖的住院环境。
科室现有专业医护人员61名,拥有成熟的医疗梯队,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专业技术人才6人,本科以上学历占科室总人数的80%以上。各岗位医护人员积极学习业内最先进的技术,提高自身专业水准,以便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013年骨伤科拥有病床138张,床位使用率达到100%,为了满足临床需求,2014年我科室新增床位58张,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住院保障。 科室现拥有业内先进的德国进口椎间孔镜、日本岛津C臂机、臭氧机、射频机、激光机等多种大型医疗设备及电动按摩牵引床、倒立机、熏蒸床、CPM机、内热式针灸治疗仪、多功能脊柱矫正器等多种大、中型医疗设备。
我科擅长以椎间孔镜、神经根松解、射频消融,肌腱、韧带、筋膜以及肌肉的松解,神经阻滞、埋针、温银针等多种局部微创疗法治疗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等,一次治疗即可见明显疗效。对于患有严重的椎间盘突出,甚至脱垂并伴有骨质增生合并椎管狭窄且经以往同样的椎间孔镜等多种方法久治无效的患者,我科采用德国进口椎间孔镜与神经根松解联合运用技术,彻底摘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祛除增生的骨质及松解肥厚的黄韧带,全面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恢复神经根正常的功能与活力,从而彻底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麻木等症状。一次治疗即可使患者所有症状消失,远远超于德国技术及所有单纯运用椎间孔镜的疗效,免除患者必须手术的后顾之忧,这也成为了我科多年来的制胜法宝,目前该项联合运用技术已成为“椎间盘突出症的终极疗法”与“黄金治疗标准”,为目前世界上治疗椎间盘突出的颠覆性创新与唯一当之无愧的领航者。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及股骨头坏死,我科尤擅以“段层套管,髋关节松解,骶髂关节腔灌注,局部微介,血管融通,动脉灌注”等多种靶向微创疗法,可迅速缓解疼痛,一次治疗即可使颈椎、胸椎、腰椎、髋关节活动幅度明显加大,根据患者病情按疗程系统治疗后可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肢体活动功能,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就诊。
由于疗法科学,曾被国内众多权威媒体多次追踪报道患者治疗前、中、后的康复情况。还有众多康复之星亲身讲述自己的坎坷就医生涯、治病经历、以及在我科室经过多种靶向科学系统疗法治疗康复后的切身感受,庞大的康复视频阵容在国内首屈一指。 管城骨伤人将以全身心的爱来迎接每一位患者。
科室环境



|
|
郑州市管城中医院是一所公立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院始终以“患者至上”为准则,以“优质服务”为根本,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发展中医专科优势”的建院方向,从而发展成为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康复、疗养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中医重点医院,形成了医疗事业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的新局面,多次被省、市政府评为省、市级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是医保、城乡居民医疗定点单位。 医院现有30多个专病专科,6个医技科室,其中胃肠病科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医院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30%,设备齐全,拥有磁共振、彩超、CT、X光机、脑功能动力分析仪、透析机、C臂机等大型医疗设备50余台,并建有规模宏大、设备精良、全机械化生产的中药制剂室。 ![]() ![]() 医院位于郑州市商都路七里河桥头,门诊大楼典雅大方,病房大楼宏伟壮观,建筑面积共3万余平方米,病床318张,配有职工、患者就餐等服务设施,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全年门诊、住院及疗养达50余万人次。 医院狠抓科技建设和投入,多年来科技成果硕果累累,8项科技成果先后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3项被省列为“九五”“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5项获国家专利,全院累计发表国家、省级学术论文150余篇,专著12部。郑州市管城中医院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帮助下,正以崭新的姿态傲然屹立在大河之南,屹立在古老而现代的商都——郑州! 郑州市管城中医院制剂室简介 |
地 址:郑州市商都路20号(原郑汴路东段七里河桥西)郑州市管城中医院骨伤科(四楼)
24小时咨询热线:0371-68096468 专家咨询热线:0371-68096469
邮箱:info@gubing.com.cn
乘车路线:火车站乘85路,或者市内乘14路、521路、60路、52路、132路、152路、570路公交车到管城中医院下车即到。
乐收
《走进科学》专题报道小良《“木偶《走进科学》栏目报道《“木偶人”新生》报道湖北患有…[详细]